对中国的地产业来说,06年是个很热闹的一年,新政层出不穷,一会一个招,一会又否定一个招。纷纷乱乱中,地产业"预言大师" 满天飞。那么这些预言哪个应验了呢?让我们一个个来检阅一遍吧。
著名预言一:开发商(发展商、投资商等)冬季的来临
一种非常普遍的观点认为:尽管"国八条"更重视对市场的调节,不是针对行业的抑制而来,而是站在对行业和消费者的保护,对开发商群体进行的打击。"国六条"更是如此。"国六条"之后,政府还是政府,消费者即使暂时不会明显获益,至少消费者买房子越来越容易,而做开发的人却越来越找不着北,以前春光明媚的大好时光一去不复返……开发商冬天即将来临。
但是,开发商的冬天真的来临了吗?事实上,国六条之后,受冲击而倒闭的开发商比往年正常倒闭的开发商还少,而房价则继续上升,按揭利率也大大上升,二手房买卖障碍变多……这个曾经让人振奋的预言破产了。为什么破产?预言者不懂一个最基本的道理:政府怎么可能打击开发商群体呢?他真以为中央在闹文革呀?!
著名预言二:房产新政意图在于抑制房价
国六条一推出,很多地产预言家就说政府地产新政的意图在于抑制房价,在中央的重拳出击下,房价一定会下跌,而且一直跌过2008年。
多么美好的愿望!房价真的下跌了吗?北京、广州、成都的房价都涨,特别是广州和成都,都出现了多年未见过的大涨!上海楼市均价跌了,跌的是高端楼价(这部分楼价本来就很虚),中低端楼价却并未普遍下跌,有不少新盘还涨了。这个预言为何会破产?预言家们不明白,政府、银行、房地产商都不能容忍。中央进行调控的主要意图,是让市场运作更规范、更可控,而不是房价。
著名预言三:解构强势群体的结盟,建立让需求调节供应的市场化运行机制
预言家们认为:因为所有的房地产公司外加土地供应等利益群体,在执行只涨不跌和玩弄信息不透明这个命令上,姿态完全一致。所以,要真正让需求来调节供应,实现行业的市场化,必须先破坏这个囊括权力、标准、产品、资源、信息等多种结盟的利益群体。而"国六条"15刀,无疑正在解构这种结盟。
长远来说,这一预言应该是可以应验的。但是目前一两年能做到吗?事实上做到了吗?地球人都知道,目前这个利益群体的为首分子是地方政府,地产商是他的衣食父母,所以所谓市场化只是做秀而已。
著名预言四:开发商应只赚取合理的利润,不该杀鸡取卵,破坏共生链条
预言家预言:说"国六条"是开发商自找的。当北京、深圳、广州的开发商,以各种理由,在2006年春天价格集体成功上涨时,似乎取得了对抗"国八条"的胜利,但这场胜利的代价是惨重的,因为很快就有了"国六条"。国六条的严厉程度,将让所有强势群体集体失语,好像在一夜之间人间蒸发。
事实上,广州、北京的房地产商们在国六条之后更加成功地实现了房价集体上涨。
著名预言五:土地成为最大的陷阱,"老鼠"(地方政府)终于成了"爱吃腥的猫"(开发商)的"伴娘"了
预言家们预言:在"国六条"之后,开发商恍然大悟:有地不再有一切。于是,会象重庆那样出现开发商集体退地的现象,也会象成都那样发生开发商拍卖违约的事情。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和高昂的地价,使得囤地压地的代价日渐高昂,地产赚钱的年代正在渐行渐远。
但是预言家们忽略了一点:正是由于政府加强了对开发用地的控制,所以有地就有了一切。这一年来,大地产商们和基金客在全国各地大肆圈地、囤积地皮已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实,而地方政府在哄抬地价方面是始作佣者。
著名预言六:撞车开发是自杀,开发商不再为追求高利润而把定位集中在高端产品上
预言家们指出:在追求单个项目最高利益的时代,所有开发商无一不将自己的产品定位于高档,有条件要上,没有条件的,借助后期装饰、广告拔高等行为,创造条件也在上。这种扎堆在中高档定位的开发行为,最终导致了"国六条"出台。就像一艘因为这边风景独好的游船,游客们一窝蜂地聚集到船体的单侧,最终难免导致游船的倾覆。也许开发商们需要体验一下落汤鸡的感觉,楼市才能解决供应不平衡的问题。
这个预言隐含着很多认识错误,这先不去说他。一个简单的事实是,当地方政府不断地拔高地价,而其他开发成本的刚性因政策调控不断增大时,开发商唯一正确的做法是拔高产品定位求取利润弹性空间,而不是偷工减料。所以,人们看到的是,这一年来,发展商们把开发的焦点进一步对准了中高档地产项目,而不是他们预言的"更广大的"低端市场。
著名预言七:高利润项目最危险,玩不好就会"命丧黄泉",黑马也会变黄驴
预言家们指出:在"国六条"之后,开发商已经失去了空手玩资本的市场和空间。35%的自有资金限制,提高了启动项目的门槛;禁止玩弄"信息不对称",丧失了快速运作的武器;闲置土地的规定,失去了多楼盘运作的基础。"国六条"当然没有规定不准玩弄资本,追求"现金流游戏"的公司可以继续追求,但必然会丧失安全感。所以,高利润项目会玩完。
这个预言很没逻辑。国六条提高了启动项目的门槛,也提高了资金运作的风险,怎么反而是高利润项目会玩完,而不是低利润项目玩完呢?事实上,正是因为门槛高了,融资风险大了,地产商们才会更多地追逐高利润项目,因为低利润项目消化不了机会成本和融资风险。这一年来地产市场的动态,说明了这一点。
著名预言八:从资源时代走向购房时代,从资源管理转向品牌管理,动真格了
预言家们指出:过去,房地产本质属性是资源产业,资源产业的特点,是掌握资源者胜。所以,决定房地产走向以及在中获取利益的,属于土地以及资金的控制者,以及获得土地和资金的人。他们可以随意制定行业的游戏规则,控制行业的发展方向。以消费者为主导,则是市场化为主导。只有让房地产走向购房者时代,才能由需求决定供应,彻底解决房价只涨不跌的怪圈,以及供应不合理的问题。在此之前,强势群体一直抱怨政府干预市场,这种诡辩的滑稽之处在于,一个以资源为主导,根本没有真正市场化的产业,根本与政府干预了市场扯不上关系。
这个预言没有完全落空。这也正是中央调控的主要目的之一。但是值得注意的是,由于各地方政府收紧土地供应,抬高土地价格,"走出资源时代"还为时尚早。
著名预言九:"房奴"不再做奴
一些很著名的预言家把国六条夸张成"霹雳一声春雷响",说国六条将使房价下跌,使购房容易,供房更容易。从此,房奴不再为奴,而是房主了。
事实上,房价涨了,按揭利息涨了,贷款条件高了……房奴,还是房奴。
著名预言十:房地产遮住了其他行业
预言家指出:在地方政府都将房地产行业定性为地方经济支柱的时候,都没想到房地产将成为经济的杀手,是地方经济的吸血鬼。房地产业发展越快,其他经济就发展越慢。房地产行业统领一座城市经济的同时,其他行业纷纷枯萎。它以幸福的名义,吞噬了居民的其他生活预算,生活总体质量下降。
这个预言是很观点性的。但明显是错误的。对近十年来全国房地产业的疯长应该历史地看问题。改革开放前,中国三十年基本停止了基础设施建设;改革开放以后,中国的建设以生产性投资为主,基础设施的建设严重滞后。特别是房地产业五十年没有开发,一方面使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难以提高,另一方面也严重租滞了人口城市化,使中国的产业升级没有一个现实的劳动力基础。人们有目共睹的是,中国经济发展最稳健的是近十年,也正是房地产业大开发的十年。怎么能说房地产业会造成其他行业枯萎呢?
2006年12月18日星期一
06年地产业10大预言,几个应验了?
订阅:
博文评论 (Atom)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